七夕古诗词鉴赏

作者: 时间:

推荐文章

七夕古诗词鉴赏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夕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夕古诗词鉴赏 1

  七夕

  罗隐〔唐代〕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鉴赏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这首诗就是写七夕的。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是网络,当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星河,天上的银河,是分离牛郎织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大概想象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这是说的天上情景。下句指人间,有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摆上瓜果,来穿针乞巧。

  次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谢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这里就要写七夕的诗而言。玑:小珠。三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上一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这是制作结婚用的圆帐。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窈窕,状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这联下一句指人间,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婵娟,美好,指织女星。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七夕古诗词鉴赏 2

  七夕

  唐代: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注释

  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

  ⑵浦:水边。别浦:指天河、银河。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⑶罗帷:丝制帷幔。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⑷“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事见应劭《风俗通义》。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⑸花:黎简校作“萤”。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⑹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⑺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⑻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⑼更:《全唐诗》校“一作又”。一秋:即一年。

  七夕二首·其二

  唐代: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注释:

  ①鹊桥:传说,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唐李洞《赠庞炼师》诗句“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则借用此意。

  ②天涯:天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明指天空,银河,结合牛女相会事。暗指作者故乡,尚在万里之遥的江南,实如海角天涯。

  鉴赏: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二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在此纯粹的妇女风俗节日来临之际,德容作此七言绝句,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七夕古诗词鉴赏 3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原

  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解释】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