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作者: 时间:

推荐文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属应用水平,即学生应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使学生把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懂得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其次,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由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其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思路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本节的引入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思路:(1)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2)从复习生物体如何摄取能量、储存能量、利用能量等相关知识入手。

前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后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学习“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区,在课后进行“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对于城市中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做这方面的调查;也可以从城市居民的食谱、食品超市或商店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方面另定主题。通过调查,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农业生产的能量流动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共2课时。现以第二种思路为例,具体说明教学实施的程序。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学生讨论,画出概念简图,并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

1.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2.请用概念图的形式,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能量流动概念。    以图的形式,联系熟悉的生物或自身在个体水平说明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说明在种群中能量流动的途径。

分析、组织讨论:

1.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2.如果考虑一个种群,我们如何研究能量的输入、储存和散失?

小结:(见教学策略图)。

    认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    运用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并进行交流。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营养结构。提出问题:(1)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2)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3) 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学习“思考与讨论”的素材,并进行交流。2页,当前第112